【物理学(本科)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一、专业简介
内江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其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四川省初中师资训练班物理科,于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目前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办学过程中,专业秉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长期致力于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学物理教师及其他人才。近70年的办学历史,不仅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中学物理教师,还涌现了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省级“特级教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物理学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19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学科带头人3人,归国留学人员3人,兼职硕导4人;平均年龄42岁。专业办学条件优良,建设有34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1300余万元。
近年来,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25项;建设有四川省一流课程3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70%左右从事基础教育相关工作,30%左右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或通过其它渠道就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四川、面向西南,培养适应中学物理教学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强、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人文修养良好、团队合作意识强,物理学科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和教育教学能力过硬,且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思辨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发展能力,能胜任县域和城乡中学物理学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等工作的合格教师。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全面地理解理科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类的法规与政策,系统地掌握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中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外语交流能力。
四、核心(主干)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物理课程设计与教学。
五、学制、学分和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
2.学分:第一课堂165学分,第二课堂8学分。
3.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一、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本专业建有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专业实验室11个,校外实践实训基地15个。近五年,建设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门、校级应用型品牌专业1个、校级一流课程5门,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四川省科技厅创新团队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项。
本专业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坚持“宽(通识)视野、厚(理论)基础、重(实践)能力、求(重构)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改进人才培养软硬件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5年,学生先后荣获“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四川省一等奖8项,蓝桥杯(单片机、嵌入式两个赛道)竞赛全国三等奖1项,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2项,分别立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24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5项,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成渝地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引,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工程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智能检测与物联网应用、信息感知与控制系统设计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所在行业的技术骨干。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数学、物理、工程科学等相关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进行发现、分析与研究、使用现代工具进行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同时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四、核心(主干)课程
核心(主干)课程有: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原理、微处理器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五、学制、学分和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2.学分:第一课堂学分165分,第二课堂8学分,全部修满,方可毕业。
3.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本科)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一、专业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硕博士10人。本专业建有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专业实验室12个,校外实践实训基地20个。近五年,建设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校级一流课程5门、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立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
本专业坚持“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实践能力和学生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近五年来,学生在“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获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奖、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奖,获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0人次,近五年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值到达9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65.3%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信息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通信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在通信系统、通信模块、信号处理等信息技术领域胜任工程设计、产品研发、运营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预计学生毕业5年左右成为信息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数学、物理、电子学、信号、计算机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能自觉地进行问题发现、问题分析/研究、使用现代工具进行设计开发解决问题,同时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核心(主干)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
五、学制、学分和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2.学分:第一课堂学分164分,第二课堂8学分,全部修满,方可毕业。
3.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位。
咨询电话:0832-2340289
文/李建、张雪莲、林成 初审/王剑 终审/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