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物电学院知行实践队赴隆昌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科普实践活动
来源:   点击数:   日期:2025年07月04日 14:38  

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助力乡村科普教育,7月1日至3日,物电学院知行实践队在团委书记汤靓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隆昌及周边地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走访调研、沉浸体验、科普教学等形式,探寻夏布、土陶等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感悟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以科学实验激发乡村儿童的学习热情。

实践队首日走进荣昌夏布小镇,通过参观夏布文化展馆、体验夏布制作工序,深入了解这项千年纺织技艺的历史脉络。队员们在夏布织造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颜先英的指导下尝试绩麻、挽麻等基础工艺,亲手触摸经纬交织的肌理,更通过面对面的采访,聆听其对夏布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7月2日,实践队上午探访郭玉峦石牌坊,在斑驳石刻与历史文献中追溯郭玉峦 “清廉为官、造福一方”的事迹,感受牌坊背后的廉政文化内涵;下午则走进土陶技艺非遗传承人丁敬民的土陶工作室,用镜头记录传承人丁敬民揉泥、拉坯、烧制的完整流程,队员们还轮番体验拉坯成型,在泥土与指尖的互动中感知土陶艺术的温度。在和丁敬民的谈话中,他提出了对青年大学生的希望:“希望所有的青年大学生们都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了解传承我们中国广播的非遗文化”。


7月3日,知行实践队带着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将夏布纺织的经纬奥秘、染色工艺的色彩密码,与土陶制作的泥火传奇,设计成一个个科普小实验。到隆昌市石碾镇唐家桥村为当地小朋友们带来了“了解身边的非遗之趣味科学实验课”,通过染色演示实验“彩色星球”、夏布透气性演示实验“吐烟圈的小章鱼”、模拟土陶烧制中的化学反应演示实验“火山爆发”、揭示土陶呼吸的秘密“颜色被吃掉了”等科普实验,点燃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对身边非遗文化的了解。

此次“三下乡”活动以“非遗活化+科普教育”为主线,通过多元形式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搭建起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桥梁。带队老师汤靓表示,实践队以青年视角挖掘非遗价值,既让队员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也通过实地调研与科普实践,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图文/贾浴 初审/杨濡菡 复审/陈润瑶 终审/张文)

  • 内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版权所有
  •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 邮编:641100
  • 联系电话:0832-2340497
  •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6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