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新高教30条)和《内江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30条),认真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推进“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教学条件得到了有力保障,积极完善教学制度建设,形成了良好教风;教师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彰显了教师高度的责任意识,展示了高尚的师德师风,教师教学水平不断上升;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增强了教学管理服务意识,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学管理人员,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我们在这里总结工作,并不代表这些工作都是教务处做的,而是把大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并汇报给大家。如果由于调研工作的不深入、不仔细,以及信息收集的不完整,挂一漏万,难免有疏漏,为此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不便,请大家谅解!谢谢!
返回顶部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路子,学校启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以“一个核心理念,三个顶层观念”,更新落后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知识观,创新育人模式,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做的关系问题;以“一条主线,两个延伸,三个平台”的操作模式,解决传统教育“三中心”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和谐发展,提升育人质量。
第七届教学工作大会统一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遴选了纳入首批进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五个专业进行立项建设,它们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学专业。五个试点专业借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利平台,本着“先试先行、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着重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了探索。
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各试点专业对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再次修订、完善,重新编印了《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在改革过程中,各试点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分别选取了部分课程进行试点,对教案、课堂组织方式进行了重y设计。学校先后组织教指委委员听取了6次改革实验课,对改革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跟踪指导。10月,对五个专业的改革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各专业的改革成果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教学改革。总结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并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所给予的关注给予了肯定。
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虽然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准备教学,要求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自学、去思考、去创新,因此使得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收获更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与学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此,教师们做了大量而艰辛的工作和劳动,展示了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以及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改革进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改革中的问题,推进速度。学校还应该更加关注改革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以及如何调动教师参加改革的积极性包括绩效分配的体现,改革任务艰巨而艰辛,任重而道远。
返回顶部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逐步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确保各项教学和改革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推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进程,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认真分析、研究服务对象,提高文件的实效,鼓励做实、做好工作,树立榜样的作用,针对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完善相应教学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学校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专业基本建设,成效显著。有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50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了优化。
1. 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了《内江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内师院发〔2013〕11号),《实施意见》吸收了学校教学一线教师、教学管理队伍和高教研究团队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若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进一步修订了《内江师范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奖励办法》(内师院发〔2013〕32号),修订中降低了职称要求,加重了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比重,更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在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为了加强本科专业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本科专业的建设质量,修订了《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内师院发〔2013〕76号),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管理,提高课程建设的实效,修订了《内江师范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内师院发〔2013〕82号),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教学团队及教材的建设,推出精品开放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优秀教材等教学资源;为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科学、规范、健康发展,制定了《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办法》(内师院发〔2013〕75号);修订了2013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内师院发〔2013〕81号)及配套文件。
2. 教学榜样的示范作用树立
根据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评选办法,组织开展了第四届教学名师和第二届教学能手的评选工作。此次名师和能手的评选中,认真组织了参评教师的讲课和现场评分,并且按照学校“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在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的评选中加大了教学能力的比重(达到80%),引导广大教师更加注重教学,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各二级学院推荐的基础上,经过课堂教学考核、教研科研考核,评选出教学名师4名,教学能手6名,分别给予了奖励,并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立教学名师宣传栏,发挥教学名师和能手的榜样作用。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名师能手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认真落实了教学名师和能手的工作任务,希望能在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的带动、指导下,逐渐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线大批务实肯干的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坚实基础,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了2012年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的评选工作,评出12名优秀教学管理人员。
3. 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3〕418号),开展了2013年新专业的申报工作,目前有3个新专业获学校通过,相关材料已上报省教育厅,并上传至教育部专业申报工作平台进行了公示。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整理审核汇总表>的通知》(教高〔2013〕3号),对学校所办专业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认真审核,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范标识由“S”更改为“J”。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工作的通知》(川学位办[2012]3号)精神,针对学位办2012年对我校“2012年申请列为授予学士学位的本科专业”提出的进一步整改和建设意见,组织通信工程、生物技术2个专业认真做好书面整改报告,并反馈给省学位办,同时报送2014年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的个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学士学位申请,参加预评审。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3年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名单的通知》(川学位办[2012]5号),我校的通信工程、生物技术2个专业顺利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对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三个专业提出了整改意见。下半年,组织了对三个专业整改情况的调研,按照省学位办的整改意见的要求,要求各专业按照整改意见认真整改,为明年学位申报做好准备。
4. 教研室建设有新成效
根据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下移管理重心的基本思路,加强了对于教研室建设与常规工作的宏观管理。学期初,要求各教学单位各教研室提交了本学期的教研室活动计划,期中、期末两次对各教研室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教研室按时、足量开展教研室活动。根据教研室活动记录情况反映,没有教研室活动不足规定次数的情况发生,大部分教研室认真开展了教研室活动,讨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建设等。但也有部分二级学院的教研室活动存在走形式,教研活动质量不高,如仅仅在传达学校的文件,或者几个教研室的活动内容存在较多的重复,没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的较深入的探讨。
为了教研室活动的顺利高质量开展,充分发挥教研室(实验室)的基础性作用,下拨了2013年了教研室(实验室)建设经费,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实验室)的建设。10月,对各学院的办学条件尤其是教研室的条件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学院的教学条件略有改善,但总体上仍旧比较落后。教研室经费的使用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财经纪律的约束使报账受到了一定限制,教研室没有固定的场地使活动受到一些限制,教研室人员的教学任务较重使得交流难以有效开展。
因此,要加强对教研室建设条件保障力度,设法解决教研活动的开展中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5. 教学质量成效显著
为提高教学质量,有序开展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制订了《2013年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组织召开了4次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向各位委员介绍了本年度学校教学方面的基本工作,了解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委员提出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向相关部门做了及时的反馈。委员们在教学指导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教师的教育观念普遍还比较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因循守旧,绝大部教师运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不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很好地体现“教学做统一”;备课缺乏新意,没有个人独到见解,教学内容照搬教案教参乃至课件,作业习题照搬教材,过于依赖PPT等。
上半年,教指委在做好听课、座谈等常规工作外,还作为评委参加了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的相关工作,如课程库的建设、优质通识选修课的评选等。以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主体,对参加评选的2013年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了评定。上学期末,又及时向各位委员分发了期末考试安排和巡考记录表,本期巡考采取分组、分区、结伴巡考的方式,共巡考399场次,切实将教学指导工作落到了实处。
下半年,组织委员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改革课程进行了跟踪听课指导,将各改革课程的行课表共享在教务处网站“资源下载”栏目,方便各委员教师跟踪指导。指导采取公开课听课和随堂听课结合的方式,并召开了2次针对改革课程的研讨会,分析改革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将意见进行了反馈。
为了提高教学信息反馈的时效性,上半年对教学信息员的工作方式进行了改革,将原先每月反馈一次的工作机制改革为每周反馈一次,建立了飞信联系群,每周将各学院信息员发现的问题汇总,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下半年,由于重新遴选了教学信息员,采取了每月用纸质表格反映问题和每周通过飞信反映问题相结合的方式。
本年度发现并解决的较为重要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微格训练教室的分配管理;二是大外学习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问题,解决了大家使用时对作业、挂机时间的困惑;三是促成了学校开放公共免费机房,方便没有电脑的同学进行大外的学习。同时,同学们普遍反映的问题还有:一是多媒体效果不是太好,小毛病很多,安装的位置不合理,挡住了黑板影响板书,有时候还会被电杠挡住一部分;二是小蜜蜂的故障很多,影响上课的效果;三是希望切实建立学业导师制并发挥作用;四是试讲教室太紧张,影响试讲的进度和质量;五是教学楼的油漆味太重,影响上课;六是音乐楼的甲醛严重超标,令人难以忍受。
做好了学生评教信息的收集工作。本年度收集了2012-2013年度两学期的学生评教信息,对评教信息进行了分析。全年共收集了学生评教分数1128条。其中7月收集了学生评教分数588条,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评教分数平均分为98.47分,分数较高,其中90分以上的分数占99.18%,数据显示学生对我校教师授课情况总体比较满意。
教学评价中的数据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基本保障。这都是全校教师辛勤工作的结果。
对于,教学运行中的收集、发现到的一些具体情况,已通过适当的方式,反馈给了相关职能部门并得到了及时整改,确保了教学正常进行。当然也有部分由于条件所限,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返回顶部
学校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学校《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的落实,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有了新突破,实现了教育部项目零的突破,新增项目80余项(含课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增建设经费5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了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充分展示了我校教职工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学校教学质量的高度责任意识。
1.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有了新进展
“本科教学工程”是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加强内涵建设,以推进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通过抓好一批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重点项目,引导学校教学改革方向,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与训练,促进学校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一年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有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1)为了给学校的各项教学改革提供更丰富的平台,加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基础建设,开展了2013年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新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项、专业核心课程34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建设经费共计58万元。全面启动实施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组织召开该试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论证、推进会,进一步完善优化实施方案。完成了“美术学”、“水产养殖学”两个专业作为第二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和“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等推荐工作。
(2)为进一步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推动我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认真研制了《内江师范学院2013年课程申报指南》,开展了2013年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评审工作,评选出2013年校级 “精品资源共享课”共11门,建设经费11万元。组织了2013年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推荐工作,推荐“发展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磁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申报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课程尤其是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网络资源课程共享,提升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对各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办主任、各级精品课程(含正在申报精品课程)的负责人、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等进行了“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的培训工作。
(3)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与训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了“内江师范学院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在二级学院初审与推荐,认真组织了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工作,最后共30个项目获得批准立项,总建设经费31.3万元,并推荐30个项目参加教育部、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评选,10个项目获教育部立项、20个项目获省教育厅立项,追加建设经费共计20万元。同时,对2012年立项的、建设期限为1年的7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了结题验收工作,共有4个项目顺利结题。
(4)根据《关于2012年省属高校质量工程“专项经费有关事宜的通知》(高函〔2013〕6号)精神,下拨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文科实践教育基地(内江广播电视台)”等六个四川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经费,共206万元。组织进行了2013年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
(5)“本科教学工程”的意义不仅在立项,更重要的是要实实在在地开展改革建设。而要督促各项目积极开展研究、建设工作,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工作就至关重要。为了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申报、轻建设”的困局,发挥出项目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学校对2011以来立项的的18个在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分理科组、文科组分别进行。检查小组成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合理性意见和建议,根据各项目建设情况,结合审阅材料,对每个项目建设进度进行了评议,并将各项目建设进度进行了上网公布。10-11月,选择部分建设项目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开展了项目建设情况绩效调研,推广项目建设经验,并要求所有的项目提交2013年总结和检查表。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督促检查2012年“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情况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体育教育”两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新建了“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题网站,及时补充、完善了网站内容,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示范作用,同时,扩大项目建设的辐射作用。
(6)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3〕156号)精神,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上报省教厅。
(7)在网络教学平台内将本学期开设的课程与任课教师进行了匹配,使师生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同时,发布通知要求各精品课程组及时将所有课程建设信息迁移至网络教学平台,进入新一轮建设。
2. 教学改革有新举措
我校2011年立项的教改项目共有7项校级教改项目通过验收,顺利结题;共有2项省级教改顺利通过学校的验收。同时,认真组织了西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项目的评审验收工作,根据西南大学《关于西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项目评审验收结果公布的通知》,我校的“小学体育教育”等四个项目顺利结题。
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发布了《内江师范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指南》,启动了2014年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指南加强了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的引导,注意凝练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进程。
3.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充实
为了贯彻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总结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举措,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川教函〔2013〕226号),组织编撰了学校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经过8次修改,完成了《内江师范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并提交至高教处。
返回顶部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按照年度工作规划,本着服务学校教师,着力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积极开展各项教师发展与培训业务,顺利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取得了较大实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1. 教师教学能力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1)为了推动教师教学发展工作,促进优质教学课程资源的共享,提供经验交流平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积极建成了“内江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络平台”。
(2)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建立校级学习中心,广泛征求各二级学院意见,选购了50门在线学习课程。为学校教师在线学习和提高提供了方便,教师已开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学习。
(3)引进“中新金桥软件通”学习数据库,帮助教师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巧和水平。
2.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稳步开展
(1)组织问卷调查,科学设计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具体工作。针对全校教师设计了教师发展需求问卷,组织了1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师的教学培训需求,为下一步设计受教师欢迎,开展能切实提升教学效果的培训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广开渠道,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校外教学能力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课程培训,参培100余人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修班和研讨会,取得了培训较好的效果。
(3)以“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为依托,安排校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为青年教师上公开示范课,为青年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达到了青年教师2同提高的目标。
3.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开展了两期“内江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对我校63名青年教师进行了教学技能培训。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教育思想与教学规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专题讲座。
聘请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新进教师指导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深入青年教师课堂进行实作训练;集中开展新进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自评、互评和指导教师点评,观摩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比赛课堂;为青年教师购买教学技能方面书籍进行自学,撰写教学反思和心得体会。
邀请校领导参加青年教师座谈会,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及时了解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通过以上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了爱岗敬业的工作理念,为青年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提供了交流平台,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4. 教师培训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1)成功承办四川省教师教育工作会
近年来我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教育工作上成绩突出,受省教育厅委托,4月24至25日,我校承办了2013年四川省教师教育工作暨“国培计划”工作会和四川省省级培训机构研讨会。获得“国培计划(2012)”综合组织实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通过此次会议,与兄弟院校和地方教育局进行了经验交流与沟通,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积极申报“国培计划(2013)”培训项目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4月发布的“国培计划”招标公告,教师教学发展与培训中心积极参加了“国培计划”的投标工作。专门组织各二级学院召开“国培计划”项目投标的专题研讨会,认真分析2012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2013年项目申报的注意事项,鼓励二级学院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的项目投标。各二级学院对申报的项目进行了广泛、认真地调研,培训中心组织专家对投标材料进行了认真评阅和修改。经过省教厅专家组的综合评审,决定由我校承担中小学语文、中小学数学、初中英语、小学体育、小学校长以及幼儿园教师等25个项目的“国培计划”和“省培”的培训任务,累计项目经费达900余万元。
(3)认真组织“国培计划(2013)”培训项目实施工作
中心与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国培计划”所需的经费、场地、师资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为“国培计划”学员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培训期间,深入教科学院、文新学院、数信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国培调研活动,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指导。召开4次国培学员座谈会,及时了解学员对国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我校首批“国培计划”教师实践基地,开展2013年国培学员“影子跟岗”活动,对“影子跟岗”进行全过程督查,和实践基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有力促进了教师教育发展工作的开展,为学校在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探索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4)总结提炼“国培计划(2013)”培训项目亮点特色
培训期间,外国语学院的“学员论坛”,体育学院的“学员问题集”、国培学员“优质课”推广,数信学院的课题“结对研究”,文新学院的“名师工作坊”等创新培训方式受到了学员的热烈欢迎和省级厅领导的高度评价。为今后我校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
在培训中心和二级学院的共同努力,目前已顺利完成中西部培训项目9项、幼儿教师培训项目4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项、送教项目12项,累计培训人数2404人。
返回顶部
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计划实施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活动,教学运行管理的基本点是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分析工作内容、服务对象,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学籍管理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工作中务求实效,力求准确无误。考试工作要求仔细、认真、负责,考试正常、有序进行,确保学生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分析,改进工作方法,修订、完善有关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为师生服好务,有序推荐教学管理工作。
1. 增强会议实效,简化工作流程
适时召开教学工作会,汇总、收集、解决、落实教学及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把教学工作中的信息及时通报给二级学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及时落实好相关工作,协助解决好相关问题,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较好的保障了教学运行的有序化、条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1)为规范教学秩序,及时了解发现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教学运行常态化,规范化,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形成了校院两级教学运行督查机制,通过教学督查的不定时不定点课堂抽查,实时掌握课堂教学及教学保障情况,及时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各类反馈意见和建议收集和处理,如教学用扩音器问题,在教师的建议下协助国资处新购进了一批教学用扩音器,及时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扩音问题。同时,以教学运行周报的形式在校内公告栏对教学运行督查情况予以通报。从形式上规范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及学习行为,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的不断熟悉和应用,更加清晰和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教学各流程进行管理,尤其表现在学生成绩管理、学业警示及毕业生资格审查等方面收效明显;
(3)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质量,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开始着手构建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库,采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研室归口申报、专家组集体讨论、反馈修改的流程建库,使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第二、继续鼓励优秀教学团队开设高质量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打造精品;第三、逐步构建优质网络通识选修课,利用在线学习方式引入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讲授的通识选修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以上措施,打造校通识选修课课堂教学加网络自主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使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4)调整教室临时借用管理流程,启用网络教室借用方式。改革原有手工教室临时借用流程,改由教室借用人根据所属部门到相应教学单位利用教务管理系统网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到教务处审批确认的方式进行,从管理流程上调整了教务处和相关部门的审批权限,能避免手工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教室使用冲突现象,使教室管理更加科学便捷,并更好的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教室使用需求。
(5)规范教师调课流程,对教师因急事不能提前完善调课手续的情况,可以电话或短信方式及时告知所属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并及时通知到授课班级学生,待教师紧急事件处理后再补办调课手续;或让相同学科同水平教师临时代上的方式进行处理,既解决了教师因急事不能开展教学活动的尴尬,也保障了教学运行的正常有序。
2. 规范学籍管理,提高工作实效
根据《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要求,严格按照学籍管理制度,对违纪行为作了严肃处理,本年共处理违纪学生13人,其中留校察看3人,记过处分7人;解除留校察看3人。学籍异动方面:转专业155人,转入外校5人,停学3人,休学21人,退学24人,留级4人,复学22人,保留学籍19人,保留入学资格5人。及时做好学籍变动数据的统计分析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
学生人数统计工作:2013年11月1日对全院学生人数进行了第二次统计。全校共14个二级学院,69个专业(本科49个专业、专科20个专业),293个班级,学生人数共15758人。
按照教育部、铁道部相关文件要求,顺利完成2013级4324名新生火车票学生优惠卡的学生信息写入工作;顺利完成除2010、2011、2012级11400多名学生的火车票优惠卡充值工作。
为做好此项工作,教务处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专门的信息写入器和软件,将每个学生的身份信息、学习信息、乘车区间写入学生证上面的火车票优惠卡中,为学生乘坐火车返家做好服务工作,既配合了铁道部实名购票制的实施,又加强了火车票优惠卡的管理和规范。
顺利完成2013届本科毕业生学位资格审核、证书发放和学位年报等工作。我校2013年本科毕业生中共有3019人取得学士学位证,授位率98.8%。
近三年,我校普通全日制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率都在98%以上,部分专业学位授予率连续几年100%。学位率是一个具有很强质量内涵的数据,是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内涵。在学生努力程度基本恒定的情况下,教师和学校的学术要求越高,学位率越低;反之,教师和学校的学术要求越低,学位率越高。从我校逐年攀升的授位率透视出的现象是值得思考的,同时建议对2004年制订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相应修订,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
“专升本”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校内外高度关注的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以校长、纪委书记为组长,教务处长、监审处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负责,纪委、监审处全程参加。本次“专升本”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共有96人由专科升为本科(其中校内专升本56人,跨校专升本39人,参军退伍专升本学生1人)。“专升本”从命题、监考、阅卷等工作都严格按政策办理,规范录取程序。重大问题做到集体决策,坚决杜绝了钱权交易,同时学校在制定文件时更精细化、更科学。
根据省教厅教师资格认定中心和内江市教育局人事科的要求,上半年我校继续为2013届毕业生办理教师资格证。今年我校共有3215名学生取得教师资格,其中高级中学教师资格2515人、初级中学教师资格680人,小教教师资格3人,幼儿园教师资格17人。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反馈的信息,全省将从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2013]9号文件,考核形式为笔试和面试,考核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师范类院校,对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将有很大的冲击,根据文件精神,我校必须及时做好预案。
3. 规范教学运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根据教学进度要求顺利推进教学任务各项工作的开展,于每学期第九周左右通知各教学单位进行下期教学任务安排,并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录入,教务处再根据各教学单位录入的教学任务进行排课,春秋两学期分别顺利排完4923门次和3976门次课程,保障了各门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课程开课后受理教师临时调课要求,共受理了近三千节次课程调课;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规范临时教室借用申请,审批了各教学单位共计2000余次临时教室借用申请;根据《课程重修管理办法》和《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于每学期前三周受理学生重修申请,每学期办理了3000多学分课程的重修工作;按教学运行惯例于每学期开学前两周组织上期公共课程缓(补)考工作,本年度共组织了40多余门次课程的缓(补)考工作;集中管理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组织开设160门校通识选修课,其中网络通识选修课11门,春季和秋季学期分别组织申报了各3门优质通识选修课,基本满足了学生对该类课程修读的需求;严格成绩管理,严格控制和规定考试成绩录入时间和录入方式,对因实际原因需要修改和补录成绩的要求,需办理成绩修改申请手续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方可处理,使成绩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很好的保证了学生成绩的严肃性;坚持每周开展教学运行督查工作,抽查各门课程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制止教师无故缺课现象,较好的保障了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
4. 考试工作
(1)期末考试。每学期在期末考试之前召开各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教学科研办主任参加的教学工作例会,布置期末考试工作,重点强调要狠抓考风考纪教育、期末试卷命题的规范性和审题要严格把关、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期末试卷的保密工作,命题环节的保密力度要加大,要求各二级学院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内师院发[2012]44号文件《内江师范学院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修订》,严肃考风考纪,防止考试违规行为发生,同时也要求监考教师要认真学习监考规则并落实到实处。
在考试之前与每一位在校生签订了诚信考试承诺书和考前郑重告知,对学生进行考前教育。在考试过程中,考试程序严格按照内师院教发[2006]200号文件《内江师范学院考试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高度重视考试各个环节,形成了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教指委共同巡考制度。严格考前清场,一人一座,试卷袋当场拆封,每一考场至少二人监考。两学期期末通识必修课考查、考试共21828人次,没有发生考试工作事故,确保了学校考试工作的顺利实施。
(2)各类等级考试(含英语竞赛)。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的通力协助下,各级各类等级考试均做到了组织严密,秩序井然,考风考纪良好,一年来未出现考试工作责任事故,为学校赢得了较好声誉。本年度组织各级各类等级考试10余种,考试达45707人次。
(3)考试改革工作。①加强考试改革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教学单位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灵活的考核形式报教务处备案,如口试、论文、机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同时加大了过程学习的考核比例,以体现考核的多元化、教育的人性化。探索思政、大学外语、信息检索、大学计算机基础等通识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从以知识考核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向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模式转变。②积极适应等级考试的新变化、新要求。随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面过渡到机考以及测试软件环境的升级、普通话水平测试改为计算机辅助测试等新挑战,会同相关部门制订考试环境软、硬件升级方案,到外校学习考察新考试模式、制定新的考务流程并对考务人员进行新流程的培训等。通过前期扎实的准备工作,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协助下,我校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同时引进了“普通话智能评测及学习系统”,为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提供了自主学习平台。③完善考试相关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学校试卷保密室于近期通过了市保密局、市公安局等单位组成的检查小组的验收并颁发了“国家教育统一考试试卷保密室合格证”。我校现已具备保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全国计算机、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等全国性统一考试试卷的资质,这为我校减少考务工作中间环节,进一步规范等级考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标准化考场建设方案,拟在第五教学楼改造建设52间标准化考场,现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5. 教材征订与发放
按时完成了教材的征订与发放工作,保证了教学运行良好运转。2013年春季,学校入库教材631种70563册,秋季入库教材845种157082册。在思政课教材临时改版的情况下,经过与供书商及时协调,改订、追订教材2种5630册。及时与全校学生进行了教材费用悖布?span lang="EN-US">255个班级5330604.878元,没有出现教材费用的纠纷;与18个教学单位的任课教师进行了教师用书的结算,共计53973.425元。
6. 教学运行管理中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
学校各教学环节是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全校教学秩序的有序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做好教学运行管理,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结合目前学校教学软硬件现状,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有:
(1)通过近期在二级学院调研情况反馈,教务管理人员编制不足,需要应对多个部门的多项事务,常常力不从心,加之教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导致教学管理文件精神、通知等不能畅通高效有序的落地。建议学校增加教务管理人员编制,划拨专项经费为教务管理人员研讨学习交流提供保障,落实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
(2)教学硬件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教学场地稍显紧张,教室使用率高,临时教室借用频繁,导致大量教室均处于高负荷使用状态,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习教室,不能保障学生自学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为更好的迎合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的要求,议学校新建教学楼、新建体育场馆(如羽毛球场、网球场等)、改善和开放体育场地、新建学生活动中心。
(3)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制度涵养,提高服务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干部对政策和制度的解读及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校各项规定和要求,调查发现,存在相当部分学生对自身培养方案认识不到位,专业领域知识构架不清晰的现象,如对综合素质选修课模块的总学分要求,课程类别要求等问题不清楚,导致选课时错选、乱选等现象。故此,还需加大力度利用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等多渠道解决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能愿意学习、热爱学习、离不开学习。
同时,加强优秀导师制建设力度,使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导师的指导使学生对专业教学计划,修读课程的结构、学分有清晰的认识,导师的专业认知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不再盲目,为今后学生选择专业方向上提供参考。同时优秀导师的师德师风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返回顶部
学校继续加大实践教学条件经费投入,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改造实验室,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改变了单一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科竞赛,有效促进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成了全校近50个专业8000余名学生的见习、实训、实习任务,总经费达1100余万元,其中实验室建设经费500余万元,实践教学经费500余万元,学科经费近100万元。
1. 着力打造教师教育特色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大师范类学生参加教育实践的时间,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的时间增加到一学期;从2012级学生开始,教育见习停课进行,时间增加为3周,教育实习时间从8周增加到12周;为更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今年师范生的教学试讲,各二级学院开始聘请基础教育教师参与教学试讲的指导;验收(考评)工作首次聘请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担任考评委,教务处相关领导、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学科教学法教师、教学试讲指导教师参与了此次考评工作,考评组成员通过评课,指出了我校师范生授课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如教材的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重难点的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把握、教学过程各环节衔接以及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等。
在各二级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明显提升,在第五届“人教社杯”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中,工程学院1名学生获一等奖,3名学生获二等奖,2名学生获三等奖;在第三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生科学院1名学生获特等奖,4名学生获二等奖;政史学院3名学生获一等奖,5名学生获二等奖;在省教厅主办的“四川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我校共有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小学教育、音乐学、体育教育、美术学6个专业6名学生经过初评进入决赛。
2013年我校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共2579人,在安排上做了尝试性的改革,即安排之前先征求了学生意愿,因而今年集中安排教育实习学生1280人(包括320名“国培计划”的顶岗实习学生);为落实好学生教育实习工作,共派18位教师到中学蹲点指导,还分别召开实习小组长会议及蹲点指导教师会议;
校领导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工作,今年教育实习巡查工作中,除副校长刘博在外学习外,在校的校领导分别深入到8个地区的实习基地学校看望实习生,了解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生活情况,听取实习基地领导对我校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面的建议,加强了与基地学校的联系与沟通,为更好推动学校育人模式改革及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学校领导和二级学院的高度重视下,学生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实习学校的表现得到了实习基地学校的普遍好评。但从今年的实习管理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分散实习学生是否参加实习,实习时间是否按照规定实习了三个月很难监督,这就导致集中实习学生总拿分散实习学生进行比较,在实习学校请假情况较多,严重影响了学校在外声誉。因此建议学校在以后的学生中实行严格分流,不适合或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分流道非师范专业,不愿意分流或没有分流到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参加教育实习时全部集中参加教育实习。
教务处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基础教育教师参与学生教育见习、教学试讲的指导力度,加大教育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力度,让学生通过实习有极大地收获。同时,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实习各环节,把实习经费落实到实处,把实习经费用好。
2. 积极探索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新途径
为落实学校育人模式改革的推进工作,加大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在培养方案制定上增加了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2013年全校共有30余个非师范专业学生参加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经费投入近400万。学校积极为应用型专业创造办学条件,二级学院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积极在外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实习创造条件,积极安排指导教师带队参加专业实习指导),学校为二级学院在应用型专业建设上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实践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教师差旅),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专业没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或数量不够;二是具有工科专业背景、行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三是专业实习大多安排在内江城区以外的地方,企业收取的实习费用较高,还要承担必要的住宿费及较高的生活成本,影响了学生专业实习的积极性;四是指导教师工作量过大。
3. 有效推进“双师型”教师成长
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应用型学科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提高;2013年共选派了2名教师教育专业教师到中学挂职锻炼,选派1名非师范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和考核;这项工作的落实标志着我校师资专业化培养进入新阶段。
学校虽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并得到了二级学院的有力支持,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分析近3年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到行业挂职锻炼积极性不高,到中学挂职锻炼回来的教师有些并未从事相关课程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创造条件并把政策落实到位,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步形成适应教学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4. 着力提高毕业论文(创作、设计)质量
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着手认真调研、分析毕业论文(创作、设计)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修订《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创作、设计)管理办法》,加大优秀毕业论文(创作、设计)及其优秀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包括教研积分),并将优秀毕业论文汇集成册送存学校图书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论文(创作、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为促进学风建设,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防止学生在毕业论文(创作、设计)过程中抄袭,借助于学校图书馆购置的中国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有效促进学风的建设。
5. 强力开展学科竞赛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教务处做实做好学科竞赛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着重加大学科竞赛的参与面,强化培训工作。在二级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指导教师的辛勤工作下,今年学科竞赛有所突破,首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际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零的突破。
同时,通过几年富有成效的工作,学校现在有些竞赛项目已经有了稳定、成熟的师资队伍,建议学校继续加大对这方面的经费投入,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竞赛师资队伍。
6. 加大教学实验室建设进程
加强实验室建设,是新时期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也是我校实现“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育人模式改革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此高度重视。
目前已经完成2013年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立项建设经费达423余万。完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经费达2171万元,其中第一期(2013年)资金400万元,第二期(2014年)资金811万元,第三期(2015年)资金960万元。其中,第一期400万经费已经于10月中旬到位,并已同国资处完成经费的使用安排工作,进入招标环节。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我校实验教学条件和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一是大大缓解了部分实验仪器设备紧张的矛盾。二是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还满足了部分教师、学生的科研工作和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学科竞赛取得佳绩做出了贡献。
在加强实验室日常教学管理的同时,多次到二级学院进行调研,收集和协调解决实验室各方面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工程技术学院原三校合并时购买的中教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已经严重老化、破损,严重影响正常教学运行秩序,现已同国资处、工程技术学院多次沟通,协调解决。在目前实验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主动协调化工、经管学院和地资学院实验室及资料室的用房问题,并已经妥善解决。第八、九教学楼有机化学、材料实验室存在通风设施效能不高问题,目前已经同国资处协调,安排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检修整改,解决实验室内外环境的空气质量问题。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接轨,对公共课教学的计算机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精品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与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目前,我校精品课程专用教室由于建设年限较长,使用效果差强人意,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经教务处调研论证,将对北201精品课程专用教室进行更新,另新建3个精品课程录播专用教室。
目前我校实验室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有:
(1)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应综合考虑,相辅相成,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程度和仪器设备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对实验教学认识还不足、重视还不够,实验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政策激励制度和导向,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数量不足, 素质能力水平亟待提高,工作积极性仍需激发。一方面,高职称教师主要精力仍在理论课堂、科研,很难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另一方面,实验技术人员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人才引进、薪资待遇等方面未得到相应的政策倾斜或政策激励,造成了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高学历或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人才流失等问题;再者,实验队伍尤其专职人员急需充实,以减轻现有人员的工作压力并补充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员充实实验队伍。
(3)实验室建设投入尚需加强。近几年,有关上级部门和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使全校教学实验室的装备条件与以前相比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科专业的拓宽、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需求还较大,建设经费、实验场所面积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一些专业实验室条件还很落后,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不够,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需要增加,实验室开放难度较大。另外,高、新、尖的仪器设备还很缺乏,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
(4)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尚待完善。全校性的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还没有建立,网络实验教学资源还需进一步充实,完全开放的资源平台仍需不断完善,急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快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
返回顶部
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管理与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师生满意与否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断改进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职工学习:组织职工学习学校相关文件和职业道德规范,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利用处内包干经费为职工购置管理类书籍,加强职工业务学习,以提高管理水平;外出学习职工返回后,均在专题会将自己所学得的新知识、新理念传授给大家,共同分享,共同进步;每一项教学管理制度出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师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反复的讨论和研究,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工作中注意克服由于任务繁重带来的焦虑情绪以减少工作失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自身的修养,建立较为浓厚的学习研究气氛,不断研究教务工作的新思路;熟悉和掌握以及提升教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功能,主动为教学服务,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返回顶部
总结过去的目的是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提高效率。往往由于调查研究不够,考虑不周,对有些具体情况了解不够仔细和深入,导致服务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今后,一定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和教学单位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服务对象,了解实际情况;
首先,加强员工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加强基本教学条件调查研究、分析工作,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提供基础信息,为提高教师工作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服好务;
其次,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训练基地(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加强、加快教学实验室建设,进一步优化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和实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构建良好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育人模式;
还要着力落实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大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的力度,切实做好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搭建好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
返回顶部
以上仅是教务处一年来完成的主要工作,如果说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实效,那都是得益于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更是得到了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完成的!
在此,教务处的同仁们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热情支持和帮助!
同时,对于我们的诸多不足,请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教 务 处
2013.11.11